雄安新区创新性地将一会三函与传统审批程序有效衔接,项目开工审批环节由数十个减少为四个,三函审批时限压缩至14天。
在公园聊天的几位村民,争先恐后地说着村里的大变化。一村一貌,打造个性化景观。
特色独具的游园广场上,老人们闲适地唠着家常干净、靓丽、优美的高颜值村落阐释着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浓墨重彩描绘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实施五老理事会共管模式,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战士、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由各村两委干部和五老理事会成员,从个人文明、家风和美、环境整洁有序等方面对各村量化评分,定期评选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调动村民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积极性家家户户改造了厕所,使用起来方便又卫生。确保有人管,才能让乡村美丽永驻。变残为宝。
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通过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美乡村建设费用从何而来?阜城县健全资金统筹投入机制,将11个部门13个方面专项资金3.04亿元打捆使用,实现多种资源、多种渠道资金的综合发力。遵秦高速建成通车,北京至秦皇岛车程至少缩短半个小时。
3月12日,海港区石门寨镇小河峪村果农马驰告诉记者,新修的京秦高速公路又平又稳、车流量少,非常畅通,大大减少了果品运输物流成本,增加了收入。京哈高速九门口复线河北段、秦沈高速公路北戴河新区至京秦高速段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24年经开区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他们组织各市和省级以上经开区建立了项目台账,对项目进展实施动态管理,加强要素保障供给,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社会投资意愿也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较为活跃。
由此可见,先进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正在成为各经开区的投资重点,经济转型、结构优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从省商务厅获悉,今年1月,全省经开区建设项目开工4783个,开工率86%,实际完成投资670.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5%。
在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去年10月开工,如今已有3座楼体完成地下室封顶。数据显示,已开工项目中,民营企业投资的项目占据大头,达到3864个,实际完成投资486.9亿元。围绕先进钢铁、绿色化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6条产业链,谋划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同时编印全省经开区产业招商图册,开展小团组一对一精准对接,加快吸引一批重点央企、优质民企和知名外企落户。其中,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钢铁产业3个行业的项目数量最多。
从项目类型和行业领域看,已开工的项目中,产业类项目达到4140个,占到近九成。从投资规模上看,大项目多成为一大亮点。纵观全年,河北省经开区重点推进的建设项目5561个,总投资25704.3亿元,今年预计投资7042.1亿元。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34个,实际完成投资42.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1%。
石家庄四药集团执行总裁赵勇征说。今年1月全省经开区建设项目开工4783个,开工率达86%项目建设加速跑 全力冲刺开门红河北日报讯(记者冯阳、王育民)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机器设备轰鸣作响3月4日,位于石家庄经开区的石家庄四药集团国龙制药医药集成与创新发展示范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
已开工项目中,总投资规模10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实际完成投资52.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1.2%。今年以来,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招商引资主力军、项目建设主阵地,河北省经开区抓项目、抓开工,全力冲刺开门红,为全年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015年,保定市儿童医院由北京儿童医院托管,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医院,同时更名为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未来京津冀三地会继续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优质的医疗资源输送到最需要的人身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记者走进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深入手术室一线,感受北京医疗专家团队的卓越医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医卫领域的初心和愿景。看他们如何用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医学素养,为患儿们带来希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心筑梦京津冀,瓣瓣同心心相连刚上山时,他的孩子只有12岁,一个人在县城读书,父母陪伴的缺失让这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格外地敏感和迷茫,心理的创伤难以愈合。
当时,我问他,后悔吗?他的目光越过了我,望向茫茫林海,没有说话。数九寒天,饿了吃带着冰碴的黑莜面,渴了喝冰雪水,白天垦荒植树,夜宿无法直腰的地窨子。
资料图一位老人告诉我,塞罕坝早年去世的建设者,平均寿命仅有52岁。感受着这份生态幸福,才明白,它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我问她:您的一生也吃了许多苦,靠什么来保持您年轻时候的情怀?她笑着说:苦吗?其实我们当时也没觉得苦和累,一心就想把树种好、种活,没想到要什么荣誉,更没想当什么英雄,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理想。他叫王尚海,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被当地人称为塞罕坝上一棵松。资料图我第一次去塞罕坝机械林场采访,林场工作人员将我带进一片近千亩的林区中。笔直的落叶松已近30米高,与林中的绿草互相映衬,守护着他的坟墓。
这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这是一份极其枯燥的工作,常年的孤寂挑战着人心理承受的极限,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在临终前,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用手艰难地指向北方,说出人生中最后三个字:塞罕坝他说过,就是死也要死在坝上。
他们创造的不仅仅是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更是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资料图我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最高点海拔1940米的望海楼里,看到了一幅名为《守望》的画作。
由于地处偏僻,教育落后,老一代建设者的子女没有一位考上大学。她叫陈彦娴,塞罕坝机械林场一名普通员工,六女上坝的主人公之一。
他跟我说,他不怕苦,他最大的遗憾是对孩子的亏欠,他不是个好爸爸。山上苦寒,他患上了关节炎、风湿病,这是他们这个群体的职业病。多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无数次登上塞罕坝,在这片谱写奇迹的土地上不断挖掘、记录着三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九转功成,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的创业故事。这是一片以人名命名的林区,在塞罕坝,这是一份殊荣,人们期望用这种方式纪念他。
但它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岗位上,守护着高岭育林人用血汗换来的百万亩林海。王尚海(右一)正在与同事勘察地形。
他在抗战时期当过游击队长,后来担任围场第一任县委书记,还当过承德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62年前,他带着老婆孩子上了坝。我们总以为大爱离我们很远。
他家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后,他的父亲参与到了植树造林中来,如今他的儿子当了林场的防火员。塞罕坝精神诞生在河北、诞生在承德、诞生在围场塞罕坝,它影响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承德人植绿不止,创造了我们的生态文明。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